臺灣曾受日本治理 50 年,受日本文化影響甚深,而日語更是在這段期間與臺灣各地語言相融,轉化為人們的生活的一部分。直到現在,臺灣人日常用語中保留了大量日文發音的詞彙。除了便當、啤酒等耳熟能詳的詞彙外,還有千千萬萬個日文外來語的存在。趕快跟著 Home 編一起追根究底,找尋生活中的日語的蹤跡吧!走!
運動:

(圖片來源:《倆好球》紀錄片劇照)
sia̋n-pái|前輩
在棒球場邊,時常聽見球員表示自己身受「sia̋n-pái」的照顧。球員口中的「sia̋n-pái」其實就是前輩的意思,源自日文「先輩」。日本文化重視輩份,連在運動場上也不例外。

(圖片來源:《倆好球》紀錄片劇照)
àu-to|出局
ma-lá-sóng|馬拉松
這個詞不難猜,大家一定都知道代表馬拉松的意思!一開始源自於英文「marathon」,傳入日本,變為日式發音「マラソン」後,再傳到臺灣。
食物:
(嵌入圖片來源:flickr 圖片作者:Elaine_tsai)
la-mú-neh|童年共同回憶——彈珠汽水
小時候人手一瓶的彈珠汽水,是你我共同的童年回憶。但一問到彈珠汽水的臺語怎麼唸,想必很多人都會搖頭說不知道。其實,彈珠汽水的唸法「la-mú-neh」源自日文「ラムネ」,是日本極受歡迎的小碳酸飲料。在日本統治期間傳入臺灣,就一直沿用至今。
á-geh|淡水必吃美食——阿給
去到新北淡水,絕對不可錯過必吃小吃「阿給」。你知道「阿給」的名稱是來自日文油豆腐——「あぶらあげ」嗎?後為了方便發音,所以才簡稱為「あげ」。
交通工具:
(嵌入圖片來源:flickr 圖片作者:Toomore Chiang)
tha-khú-sih|計程車
在臺語中,計程車除了有「kè-thîng-tshia」的說法外,也有直接引用日文——「tha-khú-sih」的說法。而大家常講的計程車「ùn-tsiàng」運將,也同樣來自日文「运転手」!

(Photo by Jordan Sanchez on Unsplash)
hue-lîng-ki|飛機
不擅長講臺語的朋友,一不小心就會把飛機唸成花枝——「hue-ki」,而鬧出笑話。其實飛機的臺語念法,源自日文「飛行機」。因此,唸作「hue-lîng-ki」才對!

thoo-lá-khuh|卡車
「thoo-lá-khuh」讀起來是不是和卡車的英文單字「truck」很像?追本溯源會發現,英文「truck」傳入日本後,演變為日文「thoo-lá-khuh」,直至日治時期再傳入臺灣,也就是大家現今耳熟能詳的「拖拉庫」啦!
物品:

(Photo by Jack Douglass on Unsplash)
loo-lái-bà|師傅的好幫手——螺絲起子
找水電師傅來家裡修東西,聽到師傅向助手說:把我的「loo-lái-bà」拿來,是不是讓你一頭霧水,不懂師傅口中的「loo-lái-bà」是什麼?其實「loo-lái-bà」就是螺絲起子的意思。臺灣在日治時期傳入許多工業技術,許多日文工業用語也被保留成為臺語用語。

(Photo by Kate Trysh on Unsplash)
miâ-tshì|自我介紹好工具——名片
現代社會中,名片的使用相當廣泛,而名片的臺語發音「miâ-tshì」同樣來自日文。有趣的是「miâ-tshì」其實是中國古語,傳入日本後被保留下來,又再傳回臺灣華人社會。

(Photo by Fancycrave on Unsplash)
la-jí-ooh|收音機
人手一臺手機的年代,越來越難看到收音機的身影,但在以前的社會,收音機可是家庭不可會缺的存在。阿公阿媽口中的「la-jí-ooh」也同樣來自日文「ラジオ」。
看完 Home 編的介紹,大家是不是更加了解臺語中的日本外來語呢?如果你有知道更多的特別詞彙,歡迎跟我們分享!
參考資料:
https://itaigi.tw 臺語發音網站
https://oops.udn.com/oops/story/6766/1432878 最潮工地用語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臺灣閩南語常用外來語
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13/10/17/n3988488.htm 阿給